发布于:2020-05-03 11:33:35
0词语采集:
碧波万顷 阳光融融 暖风徐徐
闻名于世 源源不断 深感愧疚
不知不觉 颇有作为 闭目塞听
难以信服 惰性气体 饶有兴味
愧疚 液体 语塞 稚童 涌现
丧失 忌讳 诺贝尔 殊荣 光斑
拉曼(1888-1970 ),印度人,他父亲是一个数学教授, 11岁时,他结束了中学进入A.V.N大学,两年以 后又转入Madras的著名大Presidency大学(现在的Chennai大学),15岁那年,他以全班第一名成绩获得学士学位,并在物理和英语科学获得多项奖励。他因为在光散射和拉曼效应的工作而在1930年获 得诺贝尔奖,当时他是亚洲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他同时也作了有关声学、光学、结晶动态学、颜色和它们在感知上的研究。
... ... ...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印度科学家拉曼从地中海轮船上一个小男孩儿的好奇心中得到启示,从而研究出海水呈蓝色的原因,并从固体、液体、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表现了拉曼不断探索,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精神。
认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1、(1—8自然段)先写在地中海的轮船上拉曼向一个小男孩儿解释海水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2、(9—13自然段)再写拉曼对自己向小男孩儿的解释产生了怀疑,后来研究出海水对阳光进行散射而出现蓝色,从而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
3、(14自然段)最后写男孩儿的故事提醒人们:新的发现就在你的“已知”内的“未知”之中。
... ... ...
朗读1—8自然段,思考:从男孩与母亲的谈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男孩能从已经知道的知识里产生新的问题,想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这对母子的对话引起了拉曼的兴趣,他给孩子作出解释:海水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学习课文9—11自然段
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儿那种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他的心不禁一震。
拉曼回答了男孩的问题为什么会“愧疚”?
愧疚的原因是:因为“海水的蓝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颜色”这一解释是英国大科学家瑞利提出来的,而且几乎所有的人也包括拉曼都认可这一解释。拉曼为自己没有像男孩儿那样提出“为什么”而感到愧疚。
... ... ...
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给人以启迪或教益的句子,抄写在“我的采集本”上。
失去好奇心是科学发现与发明的最大忌讳,即使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科学家,也会因此而变得闭目塞听,止步不前。
“忌讳”指对某些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事,力求避免。对科学家来说,“好奇心”就是不断探索的精神,只有有了这种精神,才能不断地有所发现和发明,才能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地有所作为而失去好奇心就会带来“闭目塞听,止步不前”的可怕后果。
... ... ...
课文讲述的是印度科学家拉曼从地中海轮船上一个小男孩的好奇心中得到启示,从而研究出海水呈蓝色的原因,并从固体·液体·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表现了拉曼不断探索,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精神。
1.组词。
己( ) 讳( ) 夜( ) 疚( ) 塞( )
忌( ) 伟( ) 液( ) 痛( ) 赛( )
二、将下面的词语组成六对反义词。
坠落 尊重 惩罚
信任 上升 推辞
怀疑 愉快 接受
奖励 悲伤 侮辱
( )——( )( )——( )
( )——( )( )——( )
( )——( )( )——( )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PPT课件3 人物介绍 拉曼,印度物理学家,18881970年 因光散射方面的研究工作和喇曼效应的发现,获得了1930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亚洲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他发..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PPT课件2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好奇心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树立学生勤学好问的求学观念。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拉曼..
PPT标签: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