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0-05-03 14:09:32
0《谈中国诗》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概括中国诗歌特点,并能说出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点。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文章比喻生动、深刻、幽默的特点。
这节课的要解决的任务是概括主要内容和赏析语言特点。①由对钱钟书的赞誉导入新课;②简单介绍钱钟书,正音与梳理文章内容;③赏析比喻的妙用;④感受作者的学养; ⑤课堂检测。
... ... ...
谈中国诗PPT,第二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散文集 :《写在人生边上》,
短篇小说集 : 《人•兽•鬼》,
长篇小说: 《围城》,
学术著作 : 《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
《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 ... ...
谈中国诗PPT,第三部分内容:理清思路
快速阅读文章,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1)
2、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是什么?(2)
3、中国诗的具体特点是什么?(3—7)
4、作者的结论是什么?(8)
... ... ...
谈中国诗PPT,第四部分内容:品读鉴赏
课文用了许多精妙的比喻,显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
找出其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
“闪电战”“轻鸢剪掠”都比喻中国诗短,可以一会儿读完。
“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是什么修辞手法,具体含义是什么?
“鞋子”“脚”分别比喻中国诗不允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和中国诗的篇幅。
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而篇幅的短小也形成了中国诗的特点。形象地表明了诗歌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 ... ...
谈中国诗PPT,第五部分内容:拓展
《围城》中的妙喻
1.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2. 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3. 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标识。
4. 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 ... ...
谈中国诗PPT,第六部分内容:课堂检测
赏析下面两个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1、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引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的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2、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 ... ...
谈中国诗PPT,第七部分内容:课堂总结
1、妙语迭出,幽默风趣;
2、知识渊博,涉笔成趣;
3、自铸新词,语言巧妙。
钱钟书融会多种知识,探幽入微,条理精辟地论述了中国诗歌的特点。并在保证论述严谨周密的同时运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真不愧为“文化大家”!
《谈中国诗》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助读 《谈中国诗》是钱钟书先生根据自己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的一篇英语演讲稿节译而成的。 本文的听众是美国朋友,所以本文开..
《谈中国诗》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经 典 晨 读 节妇吟 张 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
《谈中国诗》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钱钟书 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围城》。 无论他的小说或散文,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
PPT标签:
谈中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