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0-05-03 11:06:40
01.扎实掌握“谮害”“食讫”“庖官”等词,能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理清故事情节,简要概括事件要点,提高小说的阅读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运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和恰当地运用插叙的结构方法。
3.以极度的热情投入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做人要谦逊自持,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
1.独立思考,完成“质疑探究”部分的学习内容,列出问题的思路、要点。
2.明确自己的疑问,以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3.学有余力的同学力争做好“拓展提升”。
... ... ...
1.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困惑。
2.导学案“质疑探究”部分的问题。
(1)人人参与,热烈讨论,大声表达自己的思想。
(2)组长控制好讨论节奏,先一对一分层讨论,再小组内集中讨论。
(3)没解决的问题组长记录好,准备质疑。
... ... ...
探究点一:精句赏析
1.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
赏析:“造言”意为“造谣”,用词准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确为大罪,曹操为杀杨修找了个堂堂正正的理由。
这是反问句,一般应用问号,这里用感叹号,语气更加强烈,更能突出曹操的愤怒之情。
2.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提示:此句点明了什么内容?
赏析:文章叙述了杨修被杀以后,紧接着用此句点出杨修被杀的缘由。寥寥数字,既点出了杨修的性格特征,又设下悬念:杨修平时怎样恃才放旷?曹操又是怎样嫉恨杨修的?文章很自然地吸引读者阅读下去。“数犯”又表明杨修和曹操的矛盾不 只在个别事上,而且矛盾冲突由来已久。另外,此句也是一个过渡句。
... ... ...
探究点二:文本理解
4.曹操是梦中杀人吗?杀人后为什么“痛哭,命厚葬之”?表 现了他怎样的为人?
参考答案:曹操并不是梦中杀人,一“跃”一“拔”一“斩”,动作果断而迅速,足见其并非在梦中,其阴险狡诈由此可见。杀人后“痛哭”“命厚葬之”,目的是让众人相信他真的是在梦中杀人。原本就是故意杀人,却要装作是在“梦中”误杀,其阴险狡诈体现得淋漓尽致。
5.曹操已经杀了杨修,为什么还要厚葬他?
参考答案:曹操厚葬杨修,并不是出自他的本意,而是出自本性。厚葬杨修和厚葬近侍一样,都体现了曹操阴险和虚伪的本性。他嫉恨杨修,然而事实证明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非常正确的,他厚葬杨修,是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好借机退兵。活曹操输给死杨修,足见杨修才智过人。
... ... ...
探究点三:综合探究
6.课文中曹操和杨修两个主要人物各是怎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曹操有雄才大略,善用权术,又自私自利、诡诈残暴。随口传令,是其率性的一面;深更半夜,执斧巡视,表现了他不安的心理;借故杀人,表现出他妒才、残暴的一面;梦中杀人,暴露出其残酷与多疑的本性;对杨修的厚葬、杀近侍后的痛哭、“佯怒夏侯”,又表现出其狡猾虚伪的性格特征。杨修,自恃才能,疏放不羁,蔑视权贵,张扬个性,数次揭穿曹操的把戏,也因此而付出了丧命这样惨重的代价。文章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使人物活灵活现,形象鲜明、生动。
... ... ...
要求:自主思考,独立完成。
答案:1. 示例:这四条原因,第四条的说法较全面且符合小说的叙述,第二条的说法较为简单、片面,不可取。第一条是直接原因,第三条是次要原因。所以第四条更有说服力。
2.心甚忌之——而心恶之——愈恶之——愈恶之——操大怒——大怒。
3.发现杨修为曹植准备了“答教十余条”后,曹操有了“杀修之心”。因为杨修已介入了曹丕和曹植争做接班人的政治斗争之中,这是曹操所忌讳且不允许的。
4.杨修是一个恃才放旷、卖弄小聪明的人,他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招致杀身之祸。因此,我们要学会正确地认清自己,学会谦逊。只有认清自己,才会获得更多的智慧,得到更多的力量,才会针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思想的创新、灵魂的升华、人格的提升。
《杨修之死》PPT课件7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结合具体事件,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杨修之死》PPT课件6 学习目标 1、能简述故事 梳理情节。 2、分析、概括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 3、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
《杨修之死》PPT课件5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故事的梗概,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PPT标签:
杨修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