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是由于输入刺激性溶液,溶液浓度较高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静脉导管时间过长,引起的局部静脉壁化学性或机械性伤害反应。它的出现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甚至影响药液的输入而延误治疗。
人体患病时机体的抵抗力下降,特别是皮肤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是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营养状况、皮肤、室内的空气状况感染机会的多少都是造成静脉炎的后为因素。
药物加温后静脉输注可减少结晶性药物及自然因素对局部血管的刺激,静脉输液温度维持在25℃~35℃为宜,温度过高会引起血管内膜损伤及血细胞变性。病室温度低,寒冷刺激会造成血管痉挛,引发静脉炎。
污染主要是指局部消毒不严、消毒液浓度不足、输液器污染、针头污染、加药针管污染、配药后时间过长污染,而输液微粒污染最不容忽视。微粒因素:药典规定每毫升静脉输入液体中,粒径大于10 u m的不溶性微粒不能超过20个,粒径大于25 u m的不能超过2个,而人的最小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 u m~7 u m,所以溶液中的较多微粒可以直接造成血管栓塞,引起局部供血不足,造成组织缺氧,进而产生水肿和炎症,导致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